抖币海外充值 平安观点: 消费已成为稳定中国经济的压舱石,但受疫情多点扩散、中国家庭部门实际偿债负担高于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和就业的不确定性上升后居民预防性储蓄增加等多重因素的压制,国内消费内生恢复动力不足,亟需政策进一步发力。目前已有多地发放消费券,但总规模在百亿之内,难以扭转消费低迷的趋势。目前来看,有必要出台更大规模的促消费政策,汽车和家电等大件消费可能是重要抓手。 为何促消费?最终消费支出占我国GDP 比例及其对GDP 同比的拉动,在多数年份超过50%,消费已成为稳定经济的“压舱石”,经济稳有赖于消费稳。但疫情后国内消费低迷,影响因素一是,疫情压制消费场景,今年4 月社消和“五一”假期消费同比大跌就与此有关;二是,以家庭部门债务余额/可支配收入、年还本付息额/可支配收入衡量的实际偿债压力,我国均高于美英德法日等主要发达国家;三是,经济和就业的不确定性上升,居民预防性储蓄增加。今年一季度央行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更多储蓄占比” 创2002 年有统计以来的新高。在上述因素的压制下,居民消费内生性恢复的动力不足,需要政策引导和鼓励,进而更好发挥其“压舱石”的作用。 目前已有多地发放消费券,但对总消费的提振作用可能有限。9 号文并未提及消费券。2009 年经验显示,中央对全国层面发放消费券或持更谨慎态度。不过,今年已有多地发放消费券。参考2020 年经验,消费券的杠杆率在3.5 左右。但目前所发放消费券的总规模不足百亿,且因有使用期限要求(通常在一个月以内),会透支后续的消费;2021 年仅统计实物性商品和餐饮消费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就已达44.1 万亿,仅目前已发放的消费券规模,对消费恢复的边际贡献不大。 如何促消费?更多促消费政策值得期待,汽车和家电等大件消费可能是后续促消费的重点。汽车方面,中国在2009 年—2010 年、2015 年—2017年实施了两轮大规模的汽车消费刺激政策,均取得了积极效果。目前来看,2022 年刺激汽车消费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都在上升:一是,汽车已成为拖累消费的最重要分项,4 月拖累限额以上企业零售总额9.0 个百分点;二是,因除9 号文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外,目前已有多地部署了汽车消费刺激政策;三是,由于中国汽车保有量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换购需求也在增加,各类刺激政策有助于释放汽车消费需求、托底经济。家电方面,2007 年到2012 年,国内实施了一轮大规模的家电消费刺激,财政资金对家电销售额的杠杆率约为8.9 倍,成效显著。目前北京、广东、郑州等地已开始刺激家电消费,后续可能扩大到更多省市。 (文章来源:平安证券) 文章来源:平安证券![]() |